中关村在线Z-Air100空气净化器评测标准
如果你是厂家,对不起,请不要讲我们不专业。我们只是媒体,我们的核心导向是消费者,是帮助他们选购,我们不会像行业机构那样只做性能检测,也不会为商业盈利妥协,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用客观、公正的数据,告诉用户产品的选购价值。为此我们用了半年的时间,修订了今天这套评测体系,给用户呈现最具选购意义的评分体系。我们也坚信,我们的客观和努力会得到您的认同。
如果你是消费者,请看完本页,因为这一页是我们评测体系的核心,这一页会详解每项评测的目的,让你感受到我们在建立评测标准时的用心和执着。
评测规则解读:
1.性能依旧是主导,评分更均衡。作为消费品,其最重要的参数,依旧是性能,因此净化性能的成绩占比达到了48%。这次横评我们更强调性能测试的专业,我们进入了专业实验室,使用了国标要求的30立方米密封舱,使用TSI颗粒计重仪,燃烧国家标准的12mg 红塔山香烟进行测试。而在年度横评中我们将找到国家认证实验室,进行更严谨的性能测试。
当然在性能测试部分我们不在只强调产品最大风挡下的洁净空气量,这个数值是完全不考虑噪音和功耗的,用户日常生活中几乎很少用到这个风挡设定。比较之下,最佳噪音下的洁净空气输出量和睡眠模式下的洁净空气输出量,对用户更具实际意义。因此最佳噪音下的洁净空气输出量和睡眠模式下的洁净空气输出量分别占比12%和5%,而最大洁净空气量占比为8%。(举个例子说明,一辆跑车极速可以跑300公里,但在不范围交通规则的情况下,显然乘坐的舒适性、油耗、空间对工薪用户更具有价值。)
2.加入甲醛净化性能测试。甲醛净化能力是用户最关注的性能测试。由于测试难度的问题,之前并未体现在评测文章中。在此次横评中我们加入了这个测试,在密封舱中使用多聚甲醛粉末获得气态甲醛,使用专业仪器计算甲醛的净化效率。真实展现目前空气净化器产品对甲醛的净化能力。
3.滤网既要考虑面积也要考虑性能。CADR洁净空气量是空气净化器的整机性能,滤网性能则是对空气净化器拦截效率的体现。这个考核的原有逻辑应该是先性能,再考虑面积。主要差别是整机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滤网性能,而新的国标中采用新的计算方法,所以滤网性能部分的占比权重也就相应降低。新的国标中加入了滤网寿命的测试方法,暂定是让空气净化器净化固定数量的颗粒物,当空气净化器洁净空气量下降至一半的时候,判定滤网报废。由于集尘量已知,通过集尘量来反推日常使用中滤网的使用寿命。滤网的面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滤网的集尘量,也就是滤网的寿命。
4.更科学的基础测试。这个部分有三项测试,功耗、噪音、风速。功耗的测试,我们尽可能的严谨。测试中我们假设用户空气净化器每天开机14小时,0.5小时最大风挡,6.5小时常用风挡,7小时静音(睡眠)风挡,通过累计功耗和输出风量,计算能效比,来判定该空气净化器的耗电情况。
噪音测试部分,我们进入了专业噪音舱,噪音舱静态噪音低至27分贝(正常家庭夜间噪音在33分贝左右),测量每款产品的噪音数值,噪音仪与机器距离为1米,通过投票我们共同认为45分贝是人耳可以接受的最大噪音,因此我们计算在最接近45分贝下的输出的洁净空气量,通过比值(每分贝噪音输出的洁净空气量)来判断产品的噪音水平。
5.加入价格评分体系。这是横评的一次先河,因为我们必须要考量产品的综合性价比,我们不只强调产品的高性能,产品不但好,价格还实惠,买的起、用的起才是用户真实的需要。当然我们也限制了价格的占比,在第一版标准中滤网分值为10分,但考虑到产品价格和滤网价格通常是成正比关系的,所以最终降低了滤网价格的占比,以降低价格在总成绩中的占比。
价格评分规则我们以10000元为划分线,10000元以上产品记0分,这个价位的完全不会考虑性价比,买这个价位产品的用户基本不会考虑所谓性价比的优势。当然总分表中提供不含价格的分数,为满足土豪用户的选购需求。10000元以下的产品,每降低1000元分值增加1分。1000元以下产品为10分。
6.Z-Air100标准不含外观。外观的评测太过于主观,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喜欢的产品也就不相同,因此我们一直坚持的认为,不能给外观设计打分,而是以投票的形式把外观评级交给用户。外观好不好看,用户说了算。
注:关于加湿功能,该功能是一个争议话题,该功能在总分中的占比仅为1%。北方冬季干燥,有暖气的情况下室内湿度低至20%,极度干燥,这样的环境下发霉的几率极低。而在南方,由于空气湿度较大,加湿功能并不实用,且由于空气湿度大,滤网更容易发霉。此外,加湿要求用户使用自来水而非纯净水,自来水中的残留氯元素(次氯酸)可以有效的抑制细菌的滋生。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