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则泄漏他人隐私时间刷爆了微博,据新华社记者卧底调查发现,每天有大量骚扰电话从源头企业打出,成千上万条含有个人姓名、住址、工作单位等详细信息的“文件”在大量微信群内“裸晒”,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一条地下黑色产业链。
自2018年7月起,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个部门就公开印发《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并在全国开展了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工信部甚至约谈运营商有关骚扰电话的问题。
据卧底记者调查,骚扰公司入职先办卡,一天骚扰一个人得200块,推销贷款业务还可收取3%抽成业务费。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一些互联网巨头、银行和房产中介成了信息泄露背后的始作俑者,公民信息成了谋利手段。
“深海教育”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的“资源”主要来源于百度等一些知名互联网企业。随后,记者在百度随机检索“心理咨询师”等关键词发现,弹出内容多为培训广告。“点开这些推广信息后,你个人信息就可能直接流入培训机构的数据池中。”一位知情的推销员说。
为印证这位推销员的说法,记者以一家少儿培训机构的名义与百度有关方面探讨合作。对方答复,一条个人信息的“进价”约100-150元,具体需求均可订制。“可做推广引流,百度建立后台,家长填过电话信息以后,信息马上就会到您那边。”
昨日,百度公司对此次时间正式进行回应。(以下为原文)
针对今日媒体报道中关于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百度表示,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属于法律禁止行为,百度坚决抵制这种行为,也绝不会开展此类业务。
任何时候、发现任何黑产不法行为,百度都将报送公安部门,依法惩治。
百度一直在配合公安部门打击损害网络及信息安全的行为,打击黑产。仅2018年,百度累计下线“涉嫌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恶意网站达34万,网址达1490万,并配合公安打击数十个涉嫌用黑客手段制作“营销工具”的团伙,抓获相关犯罪嫌疑人近百人。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百度回应出售他人隐私: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jd.zol.com.cn/723/7239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