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商大战:消费者全被耍了
[中关村在线家电频道原创] 2012年接近尾声,或源于末日之说(反正末日就在眼前,"吹牛皮"不上税不负责,末日一到一切玩完),今年的家电行业虽冷,但噱头异常的多。细细考究这些噱头,"忽悠"成分高达90%以上。商家找亮点造势宣传可以理解,毕竟行业发展处于寒冬,可过度炒作,忽悠消费者这样的玩法,似乎玩过了头。末日之说只是《2012》电影里的情节,即将迎来的2013年,如何来为这些"忽悠"负责呢?
●电商大战:消费者全被耍了
相比传统卖场的萧条,电商行业在今年可以说万分的繁荣,价格战几乎天天都在打,节日也是造了一个又一个,如果说去年的"双11"令人记忆犹新,那么今年8月的"美苏战京东"可以说是电商行业足以载入史册的标志性事件。
一场微博间的口水战,都引发了一场比价攻坚战,京东甚至临时组建了"打苏宁指挥部",苏宁易购李斌也发微博迎战,随后国美也加入其中。口水战中,大家都称自己是最便宜的。8月15日,促销战的第一天,消费者一边观口水战一边对比着三大电商产品的价格,但是从这场促销战之后,信任危机也犹然产生。
在这场价格战后,消费者发现了许多问题:都称自己的最便宜,那么究竟谁价格最高;家电大部分产品型号均不一样,消费者怎么来比价;价格低的产品普遍无货,如何能买到;先涨后降,糊弄消费者吗;网站频繁打不开,消费者太热情?在这场血雨腥风的促销战中,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总有一种被耍的感觉!
那几天,翻开微博全是在聊电商价格大战的事,各大媒体也是争相报道此轮价格战,笔者在上班路上也听着路人议论纷纷。一场简单的微博口水战,没有花一分钱的广告费,却让这次促销人人皆知,从营销角度,三家电商都是赢家,而消费者却什么便宜也没捡到,只是看了场热闹。
再到今年"双十"、"双十一"、"双十二"促销,以及马上引来的"双蛋节"促销,我们看到各大电商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冲击今年的销量。但是,"双十一"后,我们也听到了许多不和谐的声音,消费者频繁退款退货,据了解,有些品牌退款率高达35%以上,令商家大呼吃不消。看来靠"忽悠"赢得的销量始终会还回去的,笔者还望,2013年电商间的促销战可以理性一些。
2今年云电视 明年"风雨雷电"电视?
●去年智能电视今年云电视 明年"风雨雷电"电视?
电视行业噱头真不是一般的多,去年智能电视说的最响亮,今年换成了"云电视",刚开始听到这个词,笔者一头雾水,细细考究发现,原来还是智能电视,只是换了个说法而已,那么明年会不会有什么风电视、雨电视等等呢?
今年云电视 明年"风雨雷电"电视?
说到智能电视,笔者认为叫它"复杂电视"更合适,看到有些智能电视的遥控器,相信很多人都泪奔了,那么多键,让视力不好的老年人情何以堪?再提到上网、玩儿游戏,笔者在屏幕上输个网址、敲点文字,恨不得把遥控器砸了,体验感十分不好。有些具备wifi功能的智能电视,电脑、手机连wifi十分容易,到电视这里,有时候电视犯起病来怎么也连不上,不知道谁欺负了它。
智能电视如此多这么差的体验,令消费者倍感失望,据了解,消费者即使买了智能电视的,接通率也很低,等于百花了智能那部分的冤枉钱。前不久发布的《智能电视发展白皮书》显示,2012年中国电视市场总量将达4290万台,智能电视1675万台,占比为37%,预计2013年这个占比将超过一半。但是,目前智能电视的接通率仍然偏低,平均激活率只有27.5%,月活跃率仅为12.1%。
此外,还有一些蛋疼的电视,如脑电波电视,顾名思义就是用脑电波控制电视,似乎很玄乎,不过实际体验发现只能用他控制上下左右和换台之类的最基本的功能,并且反应也很迟钝,还不如遥控器来的快。还有语音电视、手势控制电视、健康电视等等,执行一个在遥控器上按几下就能实现的功能,换成了一项项非常复杂的手势操作或者语音操作,根据提示一步步进行,真的是把操作复杂化了,而且还不一定灵敏。
当然,笔者说这些,并不是否定这些尖端的科技,这些功能还没有实用化的时候,就拿出来宣传,待消费者体验发现,十分不方便,最后失望的是谁?笔者也曾在卖场做过一项调查,许多消费者在购买电视时追求更多的并不是有多智能,而是画质是否清晰、音效是否够好、外观是否时尚等等,厂家为何不在这些方面多下点功夫呢?
3小米盒子:面世8天就夭折
●小米盒子:面世8天就夭折
今年8月初,有媒体报道小米公司已经为小米智能电视的推出做好了准备,原材料的采购也提上了日程,到了今年11月14日,小米高调发布了"小米盒子",明明是机顶盒产品,非要说是手机配件。
面世8天就夭折 小米盒子因系统维护暂停视频内容服务
然而小米盒子闪亮登场后仅仅8天,就以"系统维护"为名,暂停了视频内容服务,多方消息证实,小米盒子"猝死"的真正原因是绕开了牌照方,违反了广电总局关于互联网电视的相关政策。
生产小米盒子的时候不弄清楚这东西合不合政策,现在没有了视频内容服务,这盒子的主要亮点也失去了光辉,一些"米粉"们也大失所望。
●苹果电视:果粉们再次白期待了一年
从去年开始,关于苹果电视的传言就不断,从去年传到今年,果粉们等到花儿都谢了,现在又有消息说明年。记得今年,一开始说上半年会推出,上半年过去后,又说下半年,下半年到了又说年底,这年底就快没了,现在又改成明年。
12月7日,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在接受NBC采访时表示,公司的下一项重大计划将是有关家庭中的客厅部分,库克表示:"当我走进客厅,并打开电视,我感觉时间像是倒退了20到30年,这是一个让人有着浓厚兴趣的区域,不过我只能对此透露那么多信息。"
库克的此番言论,又让许多果粉们对苹果电视充满了期待,既然CEO都这么说了,那么明年如果再看不到苹果电视,就该激起众怒了。
4智能冰箱:是智能还是麻烦?
●智能冰箱:是智能还是麻烦?
手机电视都智能了,冰箱也不闲着,今年,许多品牌都发布了智能冰箱。加上了智能功能,相应的价格也跟着提升了。所谓的智能冰箱,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某品牌的智能冰箱,就是在冰箱门上嵌入了一块平板电脑,可以用来浏览网页、看电视剧、网上下载菜谱、用条码记录冰箱食物保质期等等。
智能冰箱:是智能还是麻烦?(图片来自金羊网)
如此多的功能,听起来的确很强大,不过这样就智能了吗?这些功能消费者完全可以在普通的平板电脑上安装相应的软件就可以实现。另外,谁闲的没事会用冰箱看电视、浏览网页呢?辐射且不说,那么一小点屏幕,看着不累吗?
消费者挑选冰箱,更多考虑的是,保鲜效果是否够好、是否有霜、除霜是否容易、外观是否时尚等等,至于一些下载菜谱什么的,交给平板或者手机不是更方便么?
●小家电补贴:门槛高或意在卖高端产品
各种惠民政策似乎都绕着小家电走,今年8月10日,中国家电协会发起了小家电、厨卫电器专项惠民补贴活动,试行40天。消费者可获得专项现金补贴,最高补贴额将达成交总额的10%。消费者期待的小家电补贴,终于施行了。
小家电补贴政策初衷很好,但是门槛高,消费者热情度也不高。该政策规定,小家电单品满500元及以上商品补贴50元;厨卫单品满1000元及以上商品补贴100元。设置这个门槛,不是很明显的促进消费者购买一些高端产品吗?
笔者在卖场采访时,有位消费者表示:"本来以为补贴是10%,结果发现满五百以上的补贴50元,也就是说买台八九百元的微波炉,也只能获得50元补贴,一点都不划算。像以前五一或者十一促销的时候,送个电水壶炉,送个炒锅什么的,比这50块钱实惠多了。而且,如果买个499的产品,没有补贴又显得十分亏。"
的确,该补贴推出来后就如"鸡肋"般,眼下,小家电的确是需要补贴,更多的是需要以旧换新补贴,当前小家电更新换代也快,维修费用也高,维修的话不如换新的,但旧的扔了又可惜,如今,虽然推出了小家电补贴,但更多的是"忽悠"消费者买高端产品,没有起到惠民的效果。
5节能补贴:宣传与实际操作不符
●节能补贴:宣传与实际操作不符
节能补贴在宣传时称,消费者只需要持本人身份证,在收银台留下身份证复印件,填写领取购买节能家电确认单,从而获得节能家电补贴编码,凭这个编码,付款结算时在收银台直接从总金额中扣除相应补贴。
节能补贴:宣传与实际操作不符
当时,这项补贴推行时,各个媒体争相报道这轮补贴的便利之处,从购买到结账领取补贴,不到三分钟就完成,的确十分方便。可实际操作发现,节能补贴并不是当初兑现,消费者需要在家电送到家后,再拿着发票和身份证来卖场领取。
10月中旬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简化家电节能补贴资金兑付程序,有关企业应在销售时就将补贴资金兑付给消费者,不得要求消费者在购买后二次回商场领取补贴。但事实情况来看,该条文只是一纸空文,消费者依然要"二次返店"领取。
●家电保质期政策:和消费者开了一个玩笑
家电也有保质期,但是具体多少,消费者并不清楚,每年都有多起因为家电超龄使用引发的事故。前不久,不知道从哪儿传出的消息称,家电安全使用年限细则正式实施,这对消费者来说肯定是好事,要求家电标明使用年限,也能给消费者使用家电时有一定的参考,从一定程度了可以缓解超龄使用带来的危害。
然而,此消息竟然是假的,全国家电标准化委员会家电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部部长鲁建国通过媒体表示:"并没有所谓的《家电安全使用年限细则》,网上盛传的所谓《细则》是早在2009年就已经通过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审定,向国家标准委报批,但目前为止也没有得到国标委正式的批准施行,因此目前消费者在卖场还不能看到相关的标识。"
连一些利国利民的好政策都和消费者开了一个玩笑,那么为何09年就通过审定了,到如今依然没有推出呢?专家表示,截至目前,国际上关于电器产品的安全使用年限并没有一致认同的理想验证方案,也缺少关于电器产品安全使用寿命的规律性数据描述。
●写在文后
"忽悠"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或许商家想给家电业的寒冬增添点气氛,但气氛过了,味道就变了。笔者搜集这么多的"忽悠"并不是想抨击谁,家电行业这些年有太多浮躁的东西,有太多的噱头,让电视做电视该做的事,让冰箱做好冰箱的本质工作不好吗?另外,一些政策,不是有私心就是监管力度不够,如果不能发挥它的作用,发布出来做什么呢?值得深思。
末日就在眼前,\"吹牛皮\"既不用上税也不用负责,让我们看看末日前家电行业那些让人有些哭笑不得的“美丽谎言”吧。
毛俊霆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