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术解析】近日,小米SU7的车速提醒功能成为汽车行业内外热议的焦点。多位小米SU7车主反映,车辆在车速达到135km/h时,会触发极为强烈的车速过快提醒,且该功能无法彻底关闭,这一情况严重影响了部分车主的驾驶体验。此事件不仅在小米SU7车主群体中引发广泛讨论,还促使整个汽车行业深入思考车辆安全设置与用户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平衡问题。
事件:车速135km/h提醒不断,车主困扰不已
多名小米SU7车主向媒体反馈,当车辆时速提升至135km/h,车辆会瞬间启动全方位的提醒机制。闪烁警示,中控屏警示弹窗,与此同时,语音助手小爱同学会持续发出的提示音。多种提醒方式叠加,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督促”力量。有车主形象地抱怨道,这种不间断的提醒强度,就像身边坐着一个不停唠叨的人,严重干扰了驾驶的专注度,原本愉悦的驾驶心情也荡然无存。
更为关键的是,车主们尝试在车机系统设置中关闭该提醒功能,却发现即便操作成功,车辆重启后,车速过快提醒功能依旧会自动恢复。这种强制性的设置,让不少追求驾驶自由与体验的车主感到不满,他们认为车辆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自己自主控制车速提醒的权利。
原因:大马力新能源事故频发 超速占主要原因
小米SU7如此严格且强制的车速提醒设置,纵观整个车市场也并非首次个例。从法规层面来看,依据国家相关标准GB7258-202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所有车长超6米的新生产的车辆都必须配备超速提醒装置,且该装置不能由用户自行完全关闭。虽然小米SU7并未符合该车长标准,但这一法规的出台,其实也是从法律层面,给家用乘用车提供了一定的指引,旨在从源头上遏制因车速过快引发的交通事故,通过强制手段促使驾驶员保持安全车速。
尤其是近日,新能源性能车事故频发的大背景下,提醒更显得尤为必要。而且即使是两轮电动车,国家也有规定,超过15KM/H就必须发出提示音提醒,并且无法手动解除。
争议:安全至上还是管得太宽?
对于小米SU7的车速提醒设置,社会舆论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一部分人坚定地站在安全的立场上,对小米的做法表示称赞。他们指出,在大多数公共道路环境下,135km/h的车速已属于高速行驶,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小米通过强制提醒,能够有效降低因驾驶员疏忽或超速驾驶导致的事故发生率,是对车主生命安全的负责。而且,考虑到小米SU7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在时速135km/h以内能够更有效地介入刹车,超过这一速度后制动效果可能会打折扣,此时设置多重提醒显得尤为必要。
然而,另一部分车主则对此表示强烈不满,认为小米管得太宽,严重影响了驾驶体验。对于一些有赛道驾驶需求的车主来说,135km/h在赛道环境中可能仅仅处于热身阶段,频繁的提醒反而干扰了他们的驾驶节奏。而对于长途高速驾驶的老司机而言,在路况良好、视野开阔的情况下,偶尔希望适当提升车速以提高通行效率,但车速提醒功能却让他们兴致全无。这些车主强调,他们具备良好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能够根据实际路况合理控制车速,而小米一刀切的提醒设置没有给予他们个性化的选择空间。
总结:本质问题不大 但个性化应对或许更好
如果完全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135KM/H的提醒设定,其实也并非不合理,毕竟我国合法的最高限速为120KM/H,而按照10%以内超速仅警告不处罚的规定,理论上限值最高132KM/H,实际上驾驶员所呼吁的驾驶自由,本就是违法行为。
不过,此次小米SU7车速提醒事件,为整个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引发了关于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深入思考。未来,随着汽车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或许可以实现更加智能、人性化的车速提醒方案。例如,车辆通过传感器实时感知路况、天气等信息,结合导航数据判断道路限速情况,从而动态调整车速提醒阈值。在高速公路上,当路况良好且车辆符合安全驾驶条件时,适当提高提醒阈值;而在市区拥堵路段或复杂路况下,降低提醒阈值,提前提醒驾驶员控制车速。
同时,车企在进行功能更新和设置调整时,应进一步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在OTA升级之前,充分征求用户意见,让用户参与到功能设计和优化过程中,提高用户对车辆功能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只有将智能化技术与人性化服务深度融合,才能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基础上,为用户带来更加优质、舒适的驾驶体验。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为你好还是管的太宽?小米SU7超速提醒到底对不对?https://jd.zol.com.cn/980/9806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