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势头最猛的公司:今日头条
2017年初,坊间传闻腾讯将以80亿美元估值“收编”今日头条,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以一句“go big or go home”的回应,表明其不甘“委身”巨头。但是在内容生态上,今日头条可能是今年BAT最想狙击的公司。
今日头条在今年发展势头之猛,可能超出腾讯的想象。根据最新公开消息,今日头条已是一只估值超过200亿美元的独角兽,远远超出年初腾讯开出的估值。
截至2017年6月,今日头条月度用户规模达到1.78亿,日活用户规模7701万;月度用户使用总时长位列QuestMobile检测的所有应用第五名,仅次于微信、QQ、腾讯视频以及爱奇艺。
洪泰帮文章指出,漂亮的客户数据背后,是今日头条不管拓展自身业务、还是财务投资甚或进军海外市场,其一直秉持的战略——占据更多用户的更多时间。围绕这一战略,今日头条从内容分发起步,先后发力短视频、微博客、问答等产品形态,逐步打造了“内容帝国”。
在短视频上,今日头条产品包括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内涵段子和抖音短视频,几乎打通短视频链条;社交方面,悟空问答剑指知乎;微头条直接对标微博。
“出海”是今日头条2017年又一个关键词。在Google Play 2017最佳应用评选中,今日头条海外版TopBuzz、TopBuzz Video分别荣获巴西年度最受欢迎应用和美国年度最受欢迎应用。今年,今日头条还收购了全球社交短视频巨头musical.ly和flipagram。
张一鸣在今年乌镇大会的采访中表示,公司目前没有任何上市计划。不过据外媒《The 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今日头条正在寻求从部分既有的投资人那里获得新一轮融资,融资后其估值将高达300亿美元,甚至更多。
6.最“幸运”的公司:小米
“从来没有一家手机厂商在销量下滑之后还能振作起来,但是小米做到了。”谈起今年小米手机的表现,雷军抑制不住内心的自豪。
去年,小米手机的惨淡业绩让雷军的心情跌倒谷底,甚至很多铁杆的米粉们都认为小米可能撑不过去。但是2017年,小米手机实现了黑马般的完美逆袭:从去年出货量暴跌36%,到今年盈利超10亿美元,雷军年初定下的1000亿人民币(约150亿美元)的营收目标,在今年10月就已完成。
根据Gartner发布的报告,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小米的全球销量已经重回前五名,赶超了vivo,市场占有率也提升了 3%。
“拯救”小米的是低端智能手机市场和新兴市场的表现:小米的杀手锏千元机“红米”系列,截至2016年6月共售出1.1亿部;而在印度,据IDC数据显示,小米三季度出货量为920万台,同比增长近三倍,以23.5%的市场份额与三星并列成为印度市场第一大智能手机品牌。
好运气也是会扩散的。除了手机业务,小米其它业务也相继迎来好势头。
2017年,小米围绕智能手机打造的智能硬件生态也呈现爆发式增长。仅2017年上半年,小米IOT平台有超过6000万个在网智能硬件设备,同时在线设备超过600万。
今年11月份,雷军又宣布,小米IoT平台联网设备已经超过了8500万,日活设备超过1000万,接入设备超越800种,合作伙伴超过400家,设备分布遍布全球,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智能硬件IoT平台。
业绩重回升势后,各方对小米加紧IPO寄予厚望。据外媒报道,小米或将于2018年上市,一些投行的方案对其估值甚至超过了1000亿美元。根据Dealogic的数据,这将使得小米IPO成为阿里巴巴之后来自中国的规模最大的上市交易。阿里巴巴2014年上市,当时的估值是1690亿美元。
如今雷军又为小米制定了一个新目标:2018年手机出货量破1亿台。不知道这个新目标能否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