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空调病退退退!
产品:KFR-72LW/N1A1 小米 空调【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术解析】夏季空调使用频率高,然而不当使用容易引发“空调病”。“空调病”并非医学上的特定疾病,而是因空调使用环境导致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统称,包括呼吸道不适、关节疼痛、皮肤干燥等。掌握科学的空调使用方法,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让你清凉健康过夏天。
空调病产生的原因
空调滤网若长时间不清洗,会积聚大量灰尘、细菌和霉菌。研究表明,使用1 个月未清洗的滤网,每平方厘米细菌附着量可达5000CFU 以上。在密闭的空调环境中,空气微生物浓度比自然通风环境高出3 - 5倍,容易滋生军团菌、尘螨等有害微生物。人长期吸入受污染空气,会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咽痛、打喷嚏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此外,室内外温差超过7℃时,人体体温调节系统会承受较大压力。当从高温的室外进入低温空调房,皮肤血管会迅速收缩;而离开空调房回到高温环境,血管又会快速扩张。这种频繁的血管收缩与扩张,会干扰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头晕、乏力、鼻塞等不适症状。
而且,长时间处于低温空调环境,关节周围的血管会收缩,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尤其是膝关节、肩关节等部位,在22℃以下环境暴露2 小时以上,关节滑液黏度会增加20%,影响软骨代谢,长期如此容易诱发关节炎。女性和老年人由于体质原因,关节对寒冷更敏感,患病风险更高。
空调在制冷过程中会降低室内湿度,当相对湿度低于40% 时,皮肤水分流失速度会加快2 - 3 倍。持续处于低湿度环境,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可降至10% 以下,导致皮肤干燥、瘙痒、脱屑,原本的皮肤屏障功能也会变弱。
科学使用空调的方法
(一)合理设置温度
根据相关标准,夏季室内舒适温度在22 - 28℃之间。建议将空调温度设定为26℃,这个温度既能保证凉爽舒适,又较为节能。与24℃相比,设置为26℃可节能约15%。夜间睡眠时,可使用空调睡眠模式,该模式会自动每小时升温0.5℃,避免整夜低温对身体造成影响。
(二)保持空气流通
每2 - 3 小时应开窗通风15 分钟左右,这样能有效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从0.2% 降至0.08% 以下,保证空气新鲜。若无法开窗,可选择带有新风功能的空调,或使用CADR 值(洁净空气输出比率)≥400m³/h的空气净化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三)定期清洁保养
滤网清洁:空调滤网需每周清洁一次。清洁时,使用40℃左右的温水搭配中性清洁剂,浸泡15 分钟后,用软毛刷轻轻刷洗,然后自然晾干后再装回。
深度清洁:空调内部的蒸发器等核心部件,每年至少进行1 次专业深度清洁。专业人员会使用专用清洁剂,清除蒸发器上的积尘和污垢,防止微生物滋生。
(四)巧用空调功能
除湿模式:在湿度较大(≥70%)的梅雨季,开启除湿模式比制冷模式更舒适且节能。除湿模式能有效降低室内水汽含量,使体感温度降低3℃左右,同时避免过度降温。
风向调节:制冷时,将空调导风板调至水平向上,利用冷空气下沉的原理,实现室内温度均匀降低;制热时,则将导风板调至向下,让热空气更好地循环。
(五)做好个人防护
衣物选择:在空调房内,建议穿着长袖上衣、长裤,保护肩颈、膝盖等部位。关节不好的人,可佩戴护膝、护肩等保暖护具。
补充水分:每天保证饮用1500 - 2000ml 的水,可适当喝一些富含电解质的饮品,及时补充因空调环境流失的水分,缓解干燥不适。
特殊人群使用空调注意事项
婴幼儿
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空调房温度应控制在26 - 28℃。避免空调出风口直吹婴儿,可使用挡风板调整风向。带婴幼儿外出前,提前10 分钟关闭空调,让孩子适应外界温度变化。
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温度变化敏感,空调温度建议设置在27 -28℃。从空调房起身时动作要缓慢,防止因血管扩张引发头晕。日常可搭配护膝、护腰等保暖用品,保护关节和腰部。
孕妇
孕妇基础体温偏高,但使用空调时也需谨慎。温度设定在25 - 26℃为宜,尤其要注意腹部保暖。孕期每天保证30 分钟左右的户外活动,增强身体适应能力。
呼吸道疾病患者
患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空调滤网需每周清洗2 次,减少过敏原和病菌。使用空调时,最好搭配具有HEPA 滤网的空气净化器。哮喘发作期,应将空调温度调高至28℃,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
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空调,做好预防措施,就能在享受夏日清凉的同时,远离空调病困扰,拥有健康舒适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