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普通编辑

适应力下降内忧外患 日家电成强弩之末

  [  数字商业时代 编译  ]   作者:  |  责编:毛俊霆
收藏文章 暂无评论

    日系家电在中国没落早已开始,钓鱼岛之争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而已。

  一个典型的说法是:日系企业发生危机事件,中国媒体吵翻天了日本企业也没有反应。因此,日本企业的问题不在于技术落后,而在于适应市场的能力下降。

  随着钓鱼岛事件的不断升级,日系品牌家电在中国市场销售额也应声整体大跌。根据数据显示,北、上、广三地日系彩电8月各品牌销售额均出现大幅下跌,其中,东芝下降40.31%;三洋下降44.32%;松下下降23.41%;夏普下降21.06%。有媒体称,钓鱼岛争端将导致日本产品在中国走向没落。

  家电专家刘步尘则表示,日系家电在中国没落早已开始,并非始于钓鱼岛之争,钓鱼岛之争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而已。回头看近十几年中国家电市场的变化,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曾经备受追捧的日系品牌正在被越来越多消费者放弃,那种拥有日系品牌的尊荣感正在逝去。

  2011年,日本三大消费电子巨头索尼、夏普、松下分别亏损56亿美元、47亿美元、98亿美元,这些巨额的业绩亏损标志着曾经的行业领军企业已经逐步开始走下坡路。

  去年3·11特大地震致使索尼、夏普、松下等诸多日系家电企业位于灾区的工厂停产,供应链一度被中断,日本经济整体呈现出低迷状态,导致家电业发展缺乏动力,后劲不足。

  2011年以来,家电市场整体不给力,尤其是在电视机、液晶面板市场表现不景气,并且由于市场普及率非常高,增长更是缺乏动力。对于日系企业来说,电视是其一直以来的核心产品之一,但是近两年来市场也呈现出疲软态势,加之电脑、网络的普及,其份额逐步走低,企业地位也迅速下降。数据显示,夏普公司彩电业务有三分之二依赖海外市场,其液晶电视和液晶面板的销售收入占到公司总收入的60%左右,而面对目前液晶电视及面板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市场价格大幅下滑,公司遭受到巨额的亏损。

  此外,国外竞争对手的成长使得日本家电业在全球竞争表现不佳。一方面在海外市场,韩国、中国家电企业已然崛起,并且在优质低价的攻势下,使得日本家电企业的优势日益减少。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苹果、谷歌等美系企业打入世界家电市场,日本家电企业却未能跟上网络发展的潮流,固步自封,没有突破。

  除了“天灾”,日系家电企业的内患才是其衰落的根本。

  业界共同认为,这几年,日本家电企业“大企业病”越来越严重,僵化的企业机制加上滞后的新产品推广,让日本企业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越来越失去竞争力。一个典型的说法是:日系企业发生危机事件,中国媒体吵翻天了日本企业也没有反应。因此,日本企业的问题不在于技术落后,而在于适应市场的能力下降。

  长期以来,日系家电企业固执于陈旧的企业理念,很难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中国市场。企业内部制度呆板,决策困难,反应速度慢,使其无法及时对市场变动做出反应,只能作壁上观。以价格调整为例,中国家电企业在价格的调整上非常灵活,随机应变,但是日系家电企业的价格简直就是铁板一块,想变动就要向总部报告,整个过程下来有时需要几个月时间,如此长的决策周期,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要。

  创新乏力,技术态度保守也是日系家电企业的通病。首先,在市场份额较大的电视业务中,日系家电企业犹豫不决,未能及时推出引领行业的先锋产品。如索尼、松下,都是因为在原有CRT、等离子市场上的成功而过于自信,忽视了技术创新,没有及时调整市场方向;其次,尽管日系家电产品遍布全球,但是其技术环节大部分还在日本本土,很少在日本本土以外设立技术研发机构,这种“垂直化的产业链”,导致日系家电企业技术过于保守,无法适应全球市场快速发展的节奏。

jd.zol.com.cn true //jd.zol.com.cn/331/3313299.html report 2914     日系家电在中国没落早已开始,钓鱼岛之争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而已。   一个典型的说法是:日系企业发生危机事件,中国媒体吵翻天了日本企业也没有反应。因此,日本企业的问题不在于技术落后,而在于适应市场的能力下降。   随着钓鱼岛事件的不断...
不喜欢(0) 点个赞(0)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

家电频道文章推荐